Search


【注意!處理孩童霸凌事件時,父母別犯下面三種錯!】
【1.勿遷怒孩子】孩子已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注意!處理孩童霸凌事件時,父母別犯下面三種錯!】
【1.勿遷怒孩子】孩子已經無辜被欺負,父母若氣急攻心,將自己的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,容易造成反效果。

「我只是在教他啊!」強硬派爸爸灌輸以暴制暴的方法:「你就用力打回去!」孩子原本個性溫和,硬要他學,沒照著這方法就嚴厲指責,這樣只是「表面上是在教導,其實是情緒遷怒」。(很多父親是這樣)

「我不是告訴過你要這樣做嗎?」家長想了多套劇本,一股腦傳授給孩子,希望一勞永逸讓孩子自立自強。

實際上家長很多時候對校園生活無能為力。這種挫折應該是大人們盡量自行吸收或透過其他方式化解,避免將這種無力感轉嫁到孩子身上。

【進階版:「勿遷怒」並不代表家長裝沒事。】
若父母很憤怒,卻刻意扭曲成平靜無波,這也是種變相扭曲的情緒。若感憤怒不滿,依舊可適當表達,重點是「不將自己情緒歸咎到孩子身上」,同時加以清楚說明,讓孩子知道「我生氣,但不是針對你」。(心理界線)

【2.勿過度期待強大的仲裁者】即使是成人,在面對問題時仍幻想有公正無私的法官能出面仲裁,嚴懲壞蛋解決一切問題—只要這個法官能站在我這邊。

老師無法處理就去找學校主任、再不成就找校長,上訪教育局、甚至找媒體找議員。

過度期待這樣就能解決所有問題,恐事與願違。多方進行,利用各種管道協調,才是長治久安之道。

【3.勿企圖「導正」對方家長,並期待對方親子認同自己的教育觀念】面對疑似霸凌事件,初期處理重點在「保護自己的孩子」而非「讓壞分子痛改前非」。

雙方家庭互相溝通,能達成共識是上策。至少在保護孩子的前提之下,雙方同意「井水不犯河水」,保持距離以策安全。若對方不認錯或無法認同自己的教育邏輯,家長也不宜勉強對方接受。


本文節錄自【請問醫生,我的孩子有問題嗎?: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 】作者/ 繪者:劉貞柏醫師,聯經出版。
博客來網路訂購資訊: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prod_search.php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